肝脏是人体诸多代谢的中心环节,常被喻为“人体化工厂”。 然而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黄疸、肝性脑病、凝血机制障碍等。肝衰竭一旦发生无特效药物治疗且死亡率高。因此,如何替代和恢复肝脏功能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方向。人工肝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有效的肝功能替代疗法,目前已成为中型肝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适用于高度黄疸,肝衰竭,重症肝病患者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治疗等,其疗效比单纯药物治疗好。常用的人工肝技术包括:血液灌注、血液透析、血浆分离、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循环装置等。其原理是将病人的血液借助一个体外的机械、化学或生物反应装置,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补充人体所需的有益成分后再输回到病人体内,通过这种方式暂时替代肝脏的相应功能,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功能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从而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日前,一位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年轻患者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治疗。患者先后就诊于沾益县医院、昆医附一院、昆医附二院,均未明确诊断,高达近600umol/L的胆红素让患者皮肤瘙痒难耐,同时伴纳差、乏力,逐渐衰弱。2012年2月22日及27日,在消化科为该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术,术后患者总胆红素降近40%,皮肤瘙痒症状等得到明显缓解。为患者争取了进一步诊治的时间和机会。正像内科药物、血液透析与肾移植的有机结合为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一样,内科药物、人工肝和肝移植一体化治疗方案的应用必然成为肝功能不全和肝衰竭的根本治疗出路。但与肾衰不同,肝脏突出的再生能力及部分病变的可逆性,决定了人工肝不像人工肾那样需要全功能、长期甚至终生持。
供稿:陈传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