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自我管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今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刘艳丽主管护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心力衰竭患者在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方法。
出入量管理
1、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液体量等,通过出入量表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即从当天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的入量,加起来,算出总和,是入量。2、出量:主要是尿量,其次还有大便量、呕吐量、痰量、出汗量等。患者需要每天记录尿量,即从当天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的尿量,每次排尿后,放在量杯中,记录一下数值,24小时的尿量加起来,是出量。3、称体重:是衡量身体里有没有多余水分最简单的方法。每天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排尿后称体重,使用同一个体重秤、穿相同数量的衣物。每天记录体重情况,如果当天早上的体重是50kg,第二天早上的体重是52kg,意味着体内的水分增长显著。如果忽视体重的增长,不用太长时间,便会再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因此监测每日体重变化非常重要。
饮食管理
最重要的是控制钠盐摄入。患者需要营养全面,蛋、奶、肉、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吃,但是有些患有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高糖高脂食品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一般来讲,如果患者喘得很重,不能下床(重度心衰),这时候每天的钠盐限制在0.4克,相当于四分之一茶匙的食盐;如果患者轻度活动后就有气短(中度心衰),此时每天的钠盐量限制在1克,相当于半茶匙的食盐;如果患者活动后没有症状(轻度心衰),此时每天钠盐量限制在2克,相当于1茶匙的食盐。(注:一个茶匙是5毫升的小勺子,不是家里喝汤用的大羹匙!)
运动管理
1、运动量渐增:开始可在家人的陪同下做一些室内运动,例如室内慢走。如果可以耐受,则可移至室外运动,如室外散步,散步距离可以逐渐增加,并辅以四肢和关节的运动。2、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虽然心衰患者可以适当运动,但是过于激烈的运动或者暴发性的运动易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担,如短跑、打篮球、突然跳跃、提重物、抱小孩等等。运动一定要做有氧运动,标准为不会引起胸闷不适、心率不超过平时心率的50%。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量力而为。3、运动中症状监测:运动中若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提示心脏可能无法承受此运动量或运动强度,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充分休息,休息仍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就医。
用药指导
1、提高用药依从性心衰患者不可自行随意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自觉有药物副作用影响时,请咨询医生;患者和家属应了解所用药物名称,药物治疗适应证、剂量、作用与副作用,尤其要清楚利尿剂、降压药、扩血管药、控制心率药物等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监测方法;心衰患者自备一个小药盒,提前将需要服用的药物准备好可以事半功倍。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服用血管扩张剂时必须定时(每天1次) 测量血压,并作记录,另外,每次站起时动作要慢,以免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倒;服用利尿剂时,最好白天服用,以免夜间多次起床上厕所而影响休息,嘱患者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服用控制心率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及血压,如心率<50次/分、收缩压<90mmHg应及时就诊;服用地高辛等洋地黄制剂时要重视恶心、呕吐、心慌、胸闷、黄绿视等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必须停药就医。
家庭急救
1、拨打急救电话:当家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听从急救人员的指导,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2、等待救援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松开领口、裤带,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其躺下,可以采取端坐位,腿下垂,如:坐在床边、椅子上等,保持双腿自然下垂,或是踩在小板凳上。3、急性心衰患者往往有濒死感,家属应尽力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心脏负担。4、家中如有吸氧条件可立即给患者吸氧。5、注意事项:①切勿步行去医院。②虽然通过上述的家庭救助,患者心衰症状会有所缓解,但是绝大部分患者需要在进行家庭急救的同时,及时转入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避免诱发其他问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疗成功的开始,建议患者在与心衰“共处”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身情况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同时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科普专家
刘艳丽 心血管内科 主管护师 危重症专科护士
擅长:从事心血管护理工作18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CCU护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护理,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参编专著2部,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科室咨询电话:0874-33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