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种专门对付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 , 当有人因为食物或异物卡住喉咙而窒息时 ,我就是那个能救TA于危急的关键角色。
一 、什么是海姆立克法
我诞生于 1974 年 , 由一位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 ·海姆立克( Henry Heim lich)博士发明。在此之前 ,人们对于窒息通常采用拍背或用手指抠取的方法 ,但这些方法效率低甚至可能让异物卡得更深。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至今已在全世界拯救了超过十人的生命。为了纪念我的发明者 ,便以他的名字为我命名。
二、工作原理
我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核心就四个字:“人工咳嗽” 。当异物堵塞气道 ,人自己无法通过咳嗽排出时 ,我需要通过一个突然、 向上、向内的冲击力:
1.压迫肺部:挤压被困在肺部的残余空气。
2. 产生气流:利用这股突然产生的向上气流。
3. 冲出异物:像活塞一样 ,把卡在气道里的异物“冲”出来。
三、什么情况下应用海姆立克法
当你看到有人出现以下表现时 ,就该我上场了:
“V” 型手势:患者会不由自主地用一只手或双手抓住自己的喉咙(这是国际通用的窒息求救信号)。
无法说话或呼吸:面色迅速发红、发青或发紫。
剧烈咳嗽但声音微弱 ,或完全咳不出来。
意识丧失:如果梗阻无法解除 ,患者会因缺氧而很快昏迷。
重要提示:如果患者还能咳嗽、说话或呼吸 ,说明气道只是部分阻塞。此时应鼓励他用力咳嗽 ,先不要使用我。只有当咳嗽无效 ,且出现完全阻塞的征象时 ,才立即使用我。
四、我的行动指南(不同对象 ,不同抱法)
1.对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1岁以上)——站立式海姆立克法
站位:站到患者身后 ,一条腿插入其两腿之间 ,呈弓步 ,这样能更好地支撑患者以防摔倒。
找点:双臂从腰间环抱患者 ,找到其肚脐的位置。
握手:一只手握拳,拳眼(拇指侧)对准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拥抱:另一只手包住握拳的手。
冲击:用力、快速地向患者的后上方 (想象方向是朝着你身体的方向)进行冲击性挤压 ,就像要把他抱起来一样。
重复:持续、快速地进行冲击,直到异物被吐出或患者失去反应。
2. 对于孕妇或肥胖者——换位置
如果患者肚子很大 ,无法环抱腰部 ,则:
将拳眼位置移至胸部中点( 大致在胸骨下半部)。
同样进行向后的快速冲击。
3. 对于自己独自一人时 ——自救法
如果周围没有人帮忙 ,你需要自己做:
一只手握拳 ,放在肚脐上方。
另一只手抓住拳头,顶在坚硬的物体上(如椅背、桌沿、洗手池边缘)。
用身体向下快速压向这个坚硬的物体 ,产生向上的冲击力。
4. 对于失去意识的患者——CPR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120)。
让患者平躺在地。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在每次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前 ,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如有则用手取出。胸外按压本身也可能有助于排出异物。
5. 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 ——[绝对不能用成人的方法!]
婴儿需要使用“ 背部叩击法”和“ 胸部冲击法”结合。
姿势:将婴儿脸朝下、头低脚高地放在你的前臂上 ,用手托住他的头和下颌。
叩击:用另一只手掌根 ,在婴儿两侧肩胛骨中间用力叩击 5 次。
翻转:如果无效 ,小心地将婴儿翻转过来 ,脸朝上 ,头仍低于身体。
冲击: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正下方的胸骨位置 ,快速向下压5 次。
循环: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异物吐出或婴儿开始大哭。
五、我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
对象:绝对不要对 1 岁以下婴儿使用站立式的腹部冲击法 ,这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肝脏。
时机:仅用于气道完全梗阻的窒息患者。对于心跳骤停、晕倒等其他情况 ,我需要和我的好朋友“ 心肺复苏(CPR)”配合使用。
后果:使用我之后 ,即使成功救回患者 ,也可能会因为用力冲击导致内脏(如肝脏、脾脏) 损伤或肋骨骨折。因此 ,所有被我“拥抱”过的人 ,事后都必须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总结一下:我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个简单却威力巨大的急救技能。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我、 学会我 ,但永远不需要用到我。在紧急情况下 ,请务必先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六、常见问题的解决
Q:遇到呛咳类型的情况是不是立即上手去做海姆立克法?
A:遇到呛咳,首先要明白他是因为异物卡住食道还是液体流入气道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如果能够呛咳出来的话就不用 。
Q:遇到出现羊水破裂和异物 ,掐住食道是要先做海姆立克还是关注他的羊水破裂情况?
A:遇到词重情况 ,首先应该先关注他食物卡住气道的情况 ,如果说能够自行呛咳出异物 ,再关注羊水破裂情况。
Q:如果是婴幼儿出现流质食物呛咳,鼻腔里面也有食物 ,要先做海姆立克法还是清理鼻腔?
A :此种情况应该先清理鼻腔再做海姆立克法。
记住这个口诀:剪刀(肚脐上两指)、石头(握拳)、布(另一手包住),向上向内快速压!
谢谢大家!
来源: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作者:潘云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