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架构
分院区介绍
联系我们
员工反馈
党建管理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群团工作
统战工作
员工理论学习
党史学习教育
业务管理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
科研教学
科研动态
教学管理
下载中心
伦理委员会
患者中心
就诊须知
科室导航
医保服务
交通导航
楼层分布
健康宣教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惠滇院报
医院公告
视频宣传
对外合作
医务社工管理
人员招聘
GCP工作
招标采购
招采公告
结果公示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典型医案

典型医案(二)

白带增多3月余

患者诉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带量多,伴外阴疼痛不适,到我院妇科就诊,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予口服“妇炎康”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后白带量较前减少,外阴疼痛减轻。停药后上症又发。现症见: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气,自觉外阴、尿道口充血明显,干涩疼痛,小便灼热,无外阴瘙痒。舌红苔薄黄,脉细。既往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中医诊断:带下病,辨证为:肝肾亏虚、湿热下注,治疗以补益肝肾,清热除湿为法,处方:苍术 12g ,黄柏10g ,白芍18g,柴胡12g,枳壳15g,白芷15g,丹皮15g ,薏苡仁30g,黄芩12g ,败酱草25g,怀牛膝15g ,当归20g,土茯苓30g, 瞿麦18g ,萹蓄18g,车前子15g。5剂,水煎服,200ml/次,3次/天,2日1剂,温服

二诊2021年2月6日:白带量减少,色白,已无臭气,仍有外阴灼痛,较前稍缓解,大便偏干量少,3-4日1次,舌红苔薄黄,脉细。处方二诊方加山药30g,生地20g。3剂,服法同前。

三诊2021年2月20日:服药后大便通畅,外阴灼通明显减轻,要求再服中药以巩固疗效,处方以健脾养血、补精填髓为主,调整如下:太子参30g    白术20g   茯苓18g ,淮山药30g,柴胡12g,当归20g,白芍18g,山茱萸12g,菟丝子20g,枸杞20g,沙苑子15g,女贞子18g,旱莲草18g,炒鸡内金20g ,甘草6g   

3剂。服法同前

【按语】带下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以及伴随症状,结合舌、脉辨其寒热虚实,其病因与“湿”邪密切相关。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白带量增多,并伴随外阴灼痛不适,此为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互结,蕴结下焦所致。方由龙胆泻肝汤合四妙散、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苍术、薏苡仁、山药健脾以化湿,土茯苓、车钱子、瞿麦、萹蓄清热利湿以化浊,黄柏、黄芩、牡丹皮、生地黄、败酱草清热凉血,柴胡、白芍、枳壳、当归疏肝养血,牛膝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以除下焦湿热。初期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肝脾同调,湿热得清,则带下诸症缓解。待湿祛热清后,又在养血疏肝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补精填髓之药物,研究发现,此类药物有补充雌激素样作用,对消除外阴干燥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