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陌生,但其实并不罕见,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气胸。别小看这个病,多了解一些,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咱们的胸腔,就像是一个精密的“小盒子”,里面装着重要的心肺等器官。在胸壁和肺之间,有个潜在的密闭空间叫胸膜腔,正常时只有少量润滑液体,且处于负压状态,像 “真空吸盘” 一样让肺紧贴胸壁,保障呼吸顺畅。可一旦气体因各种原因进入胸膜腔,平衡被打破,就是气胸。打个比方,胸膜腔像密封气球,肺是“气球内胆”,气球破洞进气后,内胆就没法正常膨胀收缩,呼吸自然受影响。
1.瘦高个年轻男性:青春期身高长得特别快,胸廓快速生长,肺组织发育却可能跟不上,就像衣服尺码突然变大,里面的布料没跟上一样,容易出现先天的弹性不足。这种情况下,肺就像没弹性的气球,平时跑跳、打球稍微用力,就可能“撑破漏气”。
2.有肺部老毛病的人群:比如平时反复发作的喘哮(气道敏感狭窄)、慢阻肺(长期炎症致肺脆弱)、肺结核(肺组织被破坏)、间质性肺病患者,肺部本就“经不起折腾”,气胸风险更高。
3.长期抽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这些有害物质长期刺激肺部引发炎症,破坏细支气管和肺泡结构,时间长了,肺上可能长出小泡泡(也就是肺大疱),这“泡泡”一破,气体就会钻进胸膜腔,直接引发气胸。
4.特殊职业人群:比如潜水员,下潜时水下压力越来越大,上浮时压力又突然变小;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外气压和地面差很多。这种“忽高忽低”的气压变化,会给肺部带来额外压力,就像给气球反复捏压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捏破肺组织,让气体漏进胸膜腔。
1.突然胸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会说像被针扎了一下,或者像被刀割了一样疼,一般只在胸部的一侧出现。而且一吸气,疼痛还会更明显,不少人因为疼得厉害,连正常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2.喘不上气:因为肺被胸膜腔里的气体压着,没法正常膨胀,交换氧气的能力就下降了。轻一点的,可能只是走路、爬楼梯时觉得气短,严重者,就算坐着不动,也会感觉吸不上气。
3.忍不住干咳:有些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不是因为有痰,而是胸膜腔里的气体刺激到胸膜,身体做出的自我保护反应。这种咳嗽一般不严重,也没什么痰,偶尔可能会咳出一点点带血丝的痰。
1.轻度气胸:别以为“忍忍就好”就算是轻度气胸,可能只是偶尔觉得胸口疼、有点闷,歇一会儿好像舒服点,但这并不代表没事,病情可能会悄悄加重,比如疼痛变频繁、喘气越来越费劲。要是没及时发现,小问题也可能拖成大麻烦,所以哪怕症状轻,也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
2.中重度气胸:如果气胸发展到中、重度,特别是危险的“张力性气胸”,那必须警惕。可以这么理解:肺部破口像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单向阀门,吸气时,空气能钻进胸膜腔,呼气时,这些空气却排不出去。就像给气球不停打气却不放气,胸膜腔里的气体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短短几分钟内,这种压力会把肺压垮,让肺严重塌陷,还会把胸腔中间的纵隔(装着心脏、大血管的区域)挤到一边,直接压迫心脏和血管,让全身的血液没法正常流通。这时人会出现极度喘不上气感觉快窒息、嘴唇变青紫色(缺氧)、烦躁到坐立不安的症状。要是没在短时间内急救,很可能快速危及生命。
1.保守治疗:如果气胸量少(简单说就是肺被压得不多,不到30%),而且没有明显的胸痛、喘不上气,医生一般会建议保守治疗。具体就是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少走路、少活动,同时吸吸氧,靠身体自己的吸收能力,慢慢把胸膜腔里的气体吸收掉。治疗期间,医生会定期行X光或CT检查,看看气体吸收得怎么样。
2.“把气排出去”的排气治疗
(1)穿刺抽气:如果气胸量中等(肺被压30%-50%),已经有点喘了,医生会用一根细针,在胸壁上轻轻扎一下,把胸膜腔里的气体抽出来,就像给鼓胀的气球放气一样,减轻对肺的压力,让肺慢慢鼓起来。
(2)闭式引流:如果气胸量多(肺被压超50%),或者是危险的张力性气胸,就需要闭式引流。医生会在胸壁上切一个小小的口子,放一根细管子进去,管子另一端连接到密闭的负压装置,这样胸膜腔里的气体就能持续排出去,不会再积在里面。等肺完全张开,也不再漏气了,就可以把管子拔掉,伤口很快就能长好。
(3)彻底解决问题的手术治疗:现在常用的是“胸腔镜微创手术”不用开大口子,只在胸壁上打 2-3 个小孔,通过小孔放进胸腔镜,找到病变的地方(比如把肺大疱切掉),再处理一下胸膜,这样能大大降低气胸复发的几率。这种手术伤口小,恢复快,一般术后几天就能出院,对日常生活影响也小。
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控制好病情,减少肺部组织进一步损伤,降低气胸发生风险。
2.避免诱因:曾患气胸者,避免打篮球、踢足球、举重等易导致胸腔压力骤变的剧烈运动,不搬重物以防用力过猛。咳嗽、打喷嚏时尽量减轻力度,若咳嗽持续不愈,需及时就医。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务必戒烟,烟草对肺部伤害极大;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身体充分休息;饮食上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增强身体抵抗力。
4.注意气压变化:潜水员、飞行员等特殊职业者,工作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关注气压变化对肺部的影响。普通人坐飞机、去高海拔地区时,若出现不适,也要多加留意。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切勿拖延,需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气胸恢复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科普,对气胸有更深入了解,多一份警惕,守护好自己的肺部健康。
来源:胸外科
作者:王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