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液检测是临床评估肾脏功能及代谢状态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疾病诊断与治疗。正确收集24小时尿液样本不仅能全面反映人体昼夜代谢变化,更是诊断肾脏疾病、监测病情进展的关键依据。本文将详细讲解留取步骤、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帮助您规范完成样本采集,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指患者从某一时间点排空膀胱后,连续收集此后24小时内产生的所有尿液,直至次日同一时间点结束。此样本能全面反映人体昼夜代谢情况,是临床检测的重要依据。
生化指标:电解质(如钾、钠)、肌酐、尿素等;
蛋白质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诊断肾脏疾病的核心指标);
激素测定:如儿茶酚胺(辅助诊断内分泌疾病)。
合理饮食饮水:日常饮食即可,避免高蛋白、高盐或暴饮暴食;饮水量需适中,既不要过量饮水,也不要刻意减少。
保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确保身体处于平稳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运动导致生理性蛋白尿干扰结果。
准备工具:清洁干燥的带刻度容器;若天气炎热,可向检验科申请添加防腐剂。
操作流程:早晨起床后,先排空膀胱(此次尿液不收集),记录此时为起始时间;此后24小时内将所有尿液均存入同一个容器中(包括次日同一时间点的最后一次尿液);混匀全部尿液后,取适量样本倒入检验科专用尿杯;准确标注总尿量,并在2小时内送检。
避免污染:确保尿液不与粪便、自来水混合;女性患者需避开月经期。
身体状态:发热、腹泻等不适时建议推迟检测;长期服药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特殊天气:高温环境下需使用防腐剂,防止样本变质。
评估肾脏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反映蛋白质漏出情况;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判断重吸收效率是否正常。
辅助诊断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筛查。
监测病情与预后: 定期检测可评估治疗效果及疾病进展;尿蛋白定量越高,提示肾脏损伤越严重,预后风险越大。
通过科学准备、规范操作和严格遵循注意事项,患者可有效避免样本污染或误差,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不仅能辅助诊断多种肾脏疾病,还能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风险。若在留尿过程中遇到疑问,请及时联系检验科专业人员,确保每一步骤符合要求,规范的样本采集,是守护肾脏健康的第一步!
来源:检验中心
作者: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