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中风已然成为健康的“头号杀手”。中风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它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它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在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别让它“有机可乘”。
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说话时突然含糊不清,发音不准,想说的话无法清晰表达,或者自己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这种言语功能的异常是大脑语言中枢受中风影响的表现。 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时,一只眼睛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模糊,甚至部分视野缺失,仿佛眼前有黑影遮挡。这是因为中风影响了视觉神经或脑部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 严重头痛: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疼痛程度与以往不同,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这种头痛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颅内压力改变刺激脑膜引起。 平衡失调和眩晕: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行走时身体向一侧倾斜,无法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这是中风影响了脑部控制平衡的神经结构,如小脑、脑干等。 引起中风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压: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使脑血管承受过大压力,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中风风险。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过高,会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容易引发血栓,进而堵塞脑血管。 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使血管壁变厚、弹性降低,同时影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几率,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还会升高血压,多方面增加中风风险。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脂质代谢,使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还可能损伤肝脏功能,影响凝血机制,增加中风发生可能性。 年龄与家族史: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中风风险增加。若家族中有中风患者,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患中风风险升高。 1、急性期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缺血性中风,发病4.5-6小时内符合适应证者,可使用阿替普酶等进行静脉溶栓。还可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用依达拉奉等神经保护药物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用丁苯酞等改善脑循环药物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出血性中风则常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用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药物减轻脑水肿。 2、手术治疗:缺血性中风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取栓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出血性中风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3、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还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光疗、热疗等,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 4、作业治疗:主要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 5、言语治疗:针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改善言语功能。 6、心理治疗:中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7、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辨证论治,常用的治法有活血化瘀、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等,可选用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等方剂加减。 (2)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头部、肢体等部位的穴位,如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等,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推拿按摩:对患者的肢体、肌肉等进行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1、保持冷静:发现有人出现中风症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准确告知患者所在位置、症状表现等信息。 2、让患者平卧:将患者平稳地放置在平坦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若患者有假牙,应及时取出。 3、不要随意搬动: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马路中央等,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避免加重脑部损伤。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部分患者需更严格控制),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辅助降压。 2、高血脂患者: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使血脂指标达标。 3、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维持血糖稳定,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七、健康“小贴士” 预防中风,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对血管有益的食物,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不超过5克。 2、适量运动:每天保证适量运动,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都不错,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5天以上。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3、戒烟限酒:坚决戒烟,减少二手烟暴露。饮酒要适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 4、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中风,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却又极具破坏力,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幸运的是,它并非无迹可寻、不可抵御。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时刻保持警惕,将预防措施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就能够为自己的健康筑牢防线,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衷心祝愿每一个人都能远离中风阴霾,被健康与活力长久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