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要: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心功能分为四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二.健康宣教
(一)饮食指导:
1.宜低热量、易消化饮食,每日热量1200卡。
2.少食多餐,每日5~6餐,特别要注意晚餐不宜过饱、饭后不再进食,避免夜间发生左心功能不全。
3.控制食盐量,食盐<5g/日
4.适当限制水分,一般1.5~2L/日。因为过多的水分进入体内,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荷。
(二)心理指导:
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三)休息、活动指导:
1.保证充足的睡眠,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2.心功能二级应限制体力劳动;心功能三级增加卧床时间,仍可自己洗漱、进餐;心功能四级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均由他人照料。
3.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身体虚弱等,特别是老年人,故应适当活动。
4.家中备有体重秤,每日定时称体重。
(四)疾病指导:
1.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等疾病,因感染或发热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
2.育龄妇女注意避孕。因为怀孕可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和加重心衰。
3.当出现疲倦、乏力、水肿、上腹饱胀或伴恶心、呕吐、劳动或夜间平卧时发生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诊。